Solana生态凭借其高吞吐量、低延迟的区块链架构,已成为去中心化金融(DeFi)领域的核心战场。但近期,Pacifica项目在Solana生态中异军突起,其永续合约交易量超越传统巨头,引发行业对“交易量作为核心指标可靠性”的深度讨论。本文将从技术底层逻辑、市场行为特征、指标局限性三维度展开分析,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。
Pacifica:Solana最大的永续合约DEX?
尽管仍处于私测阶段,Pacifica的日交易量已超过7.29亿美元,占据了Solana网络永久交易所市场份额的51.59%,成功超越了DeFi领域的老牌巨头Jupiter和Drift Protocol。
Pacifica的崛起正值永续合约交易平台的竞争愈发激烈之际。在Hyperliquid和基于BNB链的Aster等竞争对手的压力下,Solana社区对这一领域的兴趣也显著增加。
空投是否推动了交易量?
为了吸引更多用户,Pacifica暂时将平台上的所有交易费用减半。虽然这对交易者颇具吸引力,但此举也可能被解读为一种通过降低费用来快速拉升交易量、提升新平台信誉和市场份额的策略。鉴于Pacifica的交易量激增发生在$ASTER空投引发广泛猜测之后,一些交易员认为,Solana最新DEX上的大部分交易量可能是非有机的。
近年来,来自永续合约平台(perps dexes)的空投已成为加密货币历史上最伟大的财富创造事件之一。例如,Hyperliquid的初始空投价值超过100亿美元,而Aster预计将向用户分发超过14亿美元。这使得Solana的“农民”们期待类似的空投机会。
虽然Pacifica并未在其UI上明确强调,但该平台于9月4日推出了积分计划,每周四向所有活跃钱包分发500,000积分。
根据Pacifica的文件,洗盘交易者和女巫账户的积分可能会被追溯性削减,理论上可以缓解无机活动带来的影响。
未平仓合约 vs 交易量
尽管Pacifica在Solana的永续合约交易量上占据领先地位,但其他指标显示,这家新来者尚未成为网络中最主要的平台。例如,Pacifica仅占Solana未平仓合约的14.68%。
与交易量(容易通过刷量交易放大,并因费用降低而无意中鼓励高频交易)不同,未平仓合约追踪的是交易者在交易所的仓位价值。未平仓合约反映了实际投入市场的资金量,通常与更深的流动性和更健康的资金利率动态相关。
因此,尽管交易量常被视为衡量交易活跃度的关键指标,但它更容易受到操纵和人为夸大。相比之下,未平仓合约代表了更大的资本承诺,可能是更可靠的有机活动衡量标准。
交易量的“双刃剑效应”:真实性与泡沫化争议
交易量作为市场活跃度的核心指标,其可靠性需从“数据真实性”和“经济实质”两维度验证。在加密货币领域,刷量行为长期存在:部分项目通过机器人交易制造虚假交易量,吸引散户入场。但Solana生态的特殊性在于其链上数据可追溯性——所有交易均通过智能合约执行,地址、时间戳、金额等信息在链上公开可查,极大压缩了刷量空间。
以Pacifica为例,其交易量数据经链上分析工具验证,真实用户交易占比达85%,远高于行业平均的60%-70%。这种“去伪存真”的交易量更具经济意义:高交易量反映真实供需关系,为做市商提供充足流动性,进而吸引更多专业交易者。反观部分依赖“刷量”的平台,其交易量虽高但缺乏深度。